钢铁,工业的“粮食”,钢铁业,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,中国钢铁业,钢铁业的“半壁江山”。突如其来的疫情,对我国钢铁业的生产运行造成哪些影响?企业能否战胜困难,度过危机?市场的变化又带来哪些新机遇?围绕这些问题,记者调查采访了多家钢铁企业,多位行业专家。
物流瓶颈及时打破,下业复工复产钢铁市场逐步回暖“2月10日,800吨,2月20日,2000吨,2月25日,3000吨,3月初,4500吨,基本恢复往年水平。”看着连日攀升的钢材出货量曲线,河北永洋特钢公司办公室主任贾发岭长舒了口气,“3月份以来,公司经营逐步恢复正常。”。
“从紧张,焦虑到坦然应对,从容坚定。”过去3个月,不少钢铁企业有着与永洋特钢相似的经历。在我国,多数钢厂以高炉—转炉长流程为主,生产具有连续性,通常在春节期间也不停工。然而,疫情的袭来却打乱了不少钢厂的生产节奏。
“大难题是物流受阻。”贾发岭告诉记者,由于春节前后各地加强了交通管控,原料运入和产品外运受到不小影响,“公司节前备下了1个月的原材料,倒是能让生产线转起来,可车辆进不来,产品出不去。”到2月中旬,企业库存一度达到17万吨,比正常水平高出一倍多,“连角落都堆满了货,我们一直犹豫停不停工”。
贾发岭的担心,随着物流的日渐畅通逐步消散,“2月17日起,疫情防控期间全国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政策落地,一下子调动起货运企业的积极性。2月下旬,各地陆续放开交通管制,公司再没遇到什么物流问题,行业运转也开始恢复正常。”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(简称“中钢协”)统计,到2月21日,钢铁会员企业开工率已达96%,长流程钢铁企业基本都在保持生产。
机械,汽车,造船,家电等主要用钢行业延期开工,导致下游需求下降,不少企业或主动或被动地减产限产,停产检修。沙钢集团一度停产了3座电炉,3条棒材线,2月份产量下降9%左右。从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来看,1—2月,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平均为103.34点,同比下降3.3%,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营业收入8219.4亿元,实现利润总额128.9亿元,分别同比下降11.4%,34.4%。需求延迟,市场低迷。建筑受疫情影响钢价下跌,收入利润下滑,成为前两个月钢铁企业面临的共性难题。